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探究性学习模式
作者:呙荣照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09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文章就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究。【关键词】课程改革;优化组合;学习模式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3702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的教法应随之改变,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合作,自主发展,进行有效的教学形式的组合,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导、学、议三种形式的有机组合,即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引导;学习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学、互研活动;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疑难,因势利导地给予一对一、面对面的帮助。导、学、议三者有机结合,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互助,从而挖掘和开发了课堂教学中人的资源,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在互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智慧的增长,从而对学习的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按课程标准编写的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教材从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让师生耳目一新。学生在“做一做”中动手动脑,获得感性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想一想”中深入思考,开展研究;在“猜一猜”中发现规律,大胆设想、研究质疑;在“议一议”中交流合作,共同发展。每一课新知识导入时创设情境,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数学的基础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也随之由英才数学向大众化数学转化,为一切人的数学已形成共识。因此,教师的教法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单向性的、跟随性的训练方法,老师先讲概念、定理、例题,然后学生模仿,学生成了模仿的机器,对教学产生厌恶情绪,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能提高,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全体力量,促进数学教师的共同提高。一、大班导学
f龙源期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