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NaOHCO2Na2SO4H2O
过渡:若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固体溶解、生产沉淀、颜色变化等),则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如在氢氧化铜的蓝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可观察到氢氧化铜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他们之间发生了反应。同学们注意观察下面这两种物质的反应是否发生?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先后倒入少量NaOH和稀HCl溶液,振荡。设疑:无色的NaOH和HCl混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呢?讲解:从实验中,我们无法看出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设疑: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了?讨论:1、填表:加入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红色盐酸红色无色氯化钠溶液紫色无色
2、要求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学生所提出来的各种方案,师生讨论分析,总结:
3
f演示实验108: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颜色变化现象的原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最后又由红色刚变为无色;通过实验证明:加入酚酞进行判断NaOH和HCl是否发生了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设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恰好中和生成了什么物质呢?是NaOH?是HCl?还是其他物质?为什么?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是NaCl。(若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时,则是NaOH,现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则NaCl。)小结:NaOHHClNaClH2O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思考:1加入酚酞的作用?为什么不用紫色石蕊试液?2在操作中为什么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3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不搅拌的后果会怎样?(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使液体蒸发,讨论:4如果先盐酸后在加酚酞会出现什么情况?分析:变红氢氧化钠过量,不变红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可能是眼酸过量。思考:怎样证明是酸和碱恰好中和,还是酸过量?分析总结:1紫色石蕊试液,2活泼金属,3、金属氧化物,4不溶性碱,5,碳酸盐等。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本节课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教师点评多媒体展示:本节要点: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设计意图:疏理知识,突出重点,将知识和能力内化。【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