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
);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
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