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会答错,则一概不予探究。由于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次答对了,下次不一定能答对。尤其是当几个学生的结论存在不一致时,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你怎么知道的?你的思想过程是怎样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效的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在全班学生中起到交流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在学习中进行反思2、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错误除了偶然的疏忽,通常有其心理上或思维上的不足之处。教师要研究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先寻找并加以消
f除。学生能够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那么就意味着他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米就是把1米分成6份,取其中5份的长。”这一句话是对还是错。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于是我就让学生通过画线段比较与进行辩论。结论只有加上了“平均分”(或等分)这句话才能成立。学生在纠正错误方法的同时,又学到了一种判断的方法。每个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引导学生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能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计算3647等于多少。有的这样计算3640783,有的这样计算3047683,也有的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还有的这样计算3650383。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最简便。这样的交流让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4、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要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与时间。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教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继续问:“还有其它折法吗?”过了一会,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f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和自己的好朋友找规律背口诀,找对手进行比赛。整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热烈。四、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延伸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