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于灾民的罔顾就算有李培基的殚精竭虑,但大的政治环境腐坏了,个把清官根本无法扭转局面。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民族存亡的巨大危机始终让“救亡压倒启蒙”,于是,人道主义的灾难往往被掩盖或扭曲了,在外敌入侵的关头,一切以抵御侵略者为重。但是,吃饭的问题不解决,怎么解决其他问题?《一九四二》也呈现了日本侵略军用军粮赈济灾民的史实,当然笔墨并不多,对于日军的暴虐行径,影片也忙不迭的进行了交待日本鬼子给了灾民救命的白馍,但接下来就是不由分说的滥杀。很显然,《一九四二》的深处隐藏着一个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相冲突的主题,导演在处理这一敏感主题时,不得不小心翼翼。应当说,影片现在所呈现的面貌,既符合大的历史事实,也不会在立场上授人以柄。有史料记载,由于国军和日军在对待赈灾态度上的迥异,以至于不少河南老乡在战时的倾向发生了大转折:据说中原地区大约有5万名中国军人是被当地百姓缴械而失去战斗力的,在国军与日军交战时,日军的伤员撤下来时有老乡们抢着抬担架,还有不少老乡亲自带路,帮着日军四处去追击那些走投无路的国军散兵,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不少老百姓帮助日军成建制的解除国军武装的例子。历史是复杂的,当大饥荒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变得轻飘飘时,记述这段历史的《一九四二》反而厚重了起来,食指在诗中写道:“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当我们这些”“未来人们的眼睛”注视着大银幕上的《一九四二》时,我们的睫毛正在拨开历史风尘,我们的瞳孔正在看透岁月篇章对经历了那场大灾难的同胞来说,这是一场迟到但必须的告慰。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