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九四二》:不能遗忘的饥饿之轻
在经历了一场饿殍遍野的大饥荒和一次惨绝人寰的大逃荒之后,张国立扮演的“老东家”决定不再往前走了,所有的亲人、朋友死的死、逃的逃,活着本身都变成了一件因孤独而意义待考的事,那就回家吧,死,也死在家里。于是,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走去,并收留了一个在路边痛哭的小女孩。许多年后,这位小女孩的后代中出现了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从结局来看,《一九四二》无疑是一出冰冷彻骨的悲剧,三千万逃荒的灾民,一路流亡而去,因战争、疾病、寒冷和饥饿渐次凋敝,直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得救,对于活下来的灾民来说,体面、尊严甚至民族大义都变得空前犹疑,在这场生存大战中,没有赢家,只有苦熬过来的幸存者。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饭都吃不饱,一切都会在饥饿中变得轻飘飘。性、身体乃至人身自由都成了待价而沽换取粮食的工具,礼义廉耻所构筑的传统价值观在空前的饥饿中变得薄如蝉翼,不仅传统的儒家宗法理念被弃若敝履,就连基本的家庭伦理也饿得头昏眼花、不堪一击丈夫出卖妻子,父亲兜售儿女,以及各种通奸匪劫事件,更是不一而足。虽有原作的坚实基础,但在影片拍摄前,导演冯小刚还是多次前往实地调查搜集史料,无奈史实太骇人,在我们这个没有分级制的电影市场里,导演只好大量舍弃过于“刺激”的素材,并大幅弱化了电影中种种因饥饿而导致的道德伦理冲击(当然也考虑到了普通观众的接受度),不过即使这样,当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一九四二》时,其震撼程度也是近年来的国产片无法比拟的。
f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他的大饥荒研究中指出,导致全面性大饥荒的原因往往并不是粮食总供给量的不足,而是由于信息封锁、分配不公等个人权利的“贫困”所致。天灾人祸,天灾在前头,可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还是人祸。1942,水旱蝗汤,河南老乡始终没忘加上那个“汤”《一九四二》的电影基本上分为两条大线索,一条是老东家等人。的逃荒,另一条就是国民政府应对饥荒的措施。当然,日本侵略军给救灾造成了不言而喻的困难,但国民政府在饥荒时依然贪污腐化、横征暴敛,军队甚至不顾客观困难对灾民强征军粮,凡此种种,相互叠加,终于酿成了这场灾难。要不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如实报道这场饥荒,通过美国政府给蒋介石施加了压力,恐怕蒋还迟迟不会开仓放粮(电影中也呈现了这条故事线)。总的来看,《一九四二》基本客观的还原了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军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