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作者:姚琨璞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9期
大学生就业是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大学生就业对全社会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又是一年大学生毕业就业之时,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就业态度,提出解决就业难题的建议,成为当前一个必然而且重要的问题。
一、前两年就业状况
1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主要有以下表现:1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而且总量大、增幅高。2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06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但与前一年相比,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则是1400万人。3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把握好节奏、调整好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2007年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至今仍有一百多万没有就业。首先,从国际形势看,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其次,人民币升值也对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波及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进而影响这些行业需求大户减少了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再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