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劳动资源稀缺性:⑴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稀缺性⑵具有绝对的属性⑶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效用最大化: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⑴实证研究方法⑵规范研究方法4实证研究方法特点:⑴该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⑵该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5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⑴确定要研究的对象⑵设定假设条件⑶提出理论假说⑷验证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者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事业者,即社会劳动力2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量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3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4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5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假说:附加劳动力假说和悲观性劳动力假说6劳动力需求:企业在一定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7边际生产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8劳动力市场: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9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⑴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⑵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⑶充分就业。10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⑴人口规模⑵人口年龄结构⑶人口城乡结构11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资本存量的增加,根本改变了劳动力与资本的配置比例,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品增加第三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