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问题,找到关键性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对应的操作来解决问题。
幼儿们用四倍薄板积木围起一个正方形作为恐龙的家。幼儿甲说:“这个围墙太矮了,恐龙太高了,它们会跑出来的。”“是的是的,我们得搭一个让恐龙进得去出不来的家。”乙说。“那我们就在这个围墙上面再搭一层。”丙说。说着孩子们开始用单元积木和双单元积木加高围墙。单元积木和双单元积木比四倍薄板积木相对较厚、较重但是在加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刚要把单元积木或者双单元积木搭在四倍薄板积木上时,它就倒了,一点也不稳。“这个老倒,怎么办”甲说。看到了问题的初始状态,即围墙不稳“你想一想它为什么这么容易倒呢”老师追问道。甲看着倒了的围墙说:“因为上面的积木太大太沉了。”“因为上面的积木比下面的积木宽。”乙说。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性信息,并且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于是幼儿甲就把上下积木的位置进行调换。进行有效的操作,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经过调整以后,围墙稳固多了,不倒了。实现了问题的目标状态,围墙站稳了
问题解决的第二阶段是寻求解答,即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包括三个成分: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完成了对这三个成分的识别和理解。问题解决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寻找一种方法,来克服“障碍”,实现从“给定信息”向“目标”的转化,完成问题解决。本研究发现,对于积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中班幼儿的解决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回避问题策略
回避问题策略是研究者在进行观察时发现的一个相对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它是指幼儿在遇到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初步表征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之后就会想办法回避直接面对这个问题。一般的回避方式有三种:其一是改变积木游戏情景以使问题自然解决其二是放弃目前的搭建,重新开始游戏其三是放弃搭建,不再进行游戏。
尝试错误
“试误说”是一种问题解决的模式,它认为问题解决是由刺激情景与适当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构成的,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渐形成的。幼儿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试一试”。通过一系列盲目的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从而发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刺激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最终解决问题。
顿悟
顿悟说认为,人遇到困难时会重组问题情境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顿悟的特点就是在一筹莫展时恍然大悟,突然意识到该怎么做,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