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多元分层学业评价体系。即设计出适合不同资质学生的评价体系,力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进步的成功与快乐。4.探究和形成有效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包括导师的选拔,导师与导育对象的结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和培训等。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提高。通过辅导,使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明确和强化,学习心理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学习行为进一步规范,学习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通过辅导,能使教师转变观念,提升业务能力。
f四、研究做法及辅导策略(一)调查分析自2004年根据区教育局的布开展导师制工作以来,我校导师对问题学生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为了做好导师制工作,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受导学生学业成绩调查分析2005年4月,我们对2004年开展导师制工作以来所有24名同学的成绩进行的查阅,发现除2名学生成绩良好以外,其他22名同学文化成绩都处在班级的下游,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差生。与此同时,我们又对其中的9名初三学生初中三年来的成绩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进行的分析,发现其中的4名同学初一的文化成绩在班级处于中等,但英语成绩偏差,到了初二,英语成绩都只剩下三四十分,其他学科成绩也下滑,到了初三,几乎所有文化课成绩都亮红灯。结论:受导学生学业成绩普遍较差,而偏科是受导学生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2.受导学生家庭背景调查分析2005年4月,我们又对这24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举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名同学属于单亲家庭或残疾家庭(父母离异4名、父或母已故3名,父或母残疾2人),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有3人、中等的8人、贫困13人)。结论:受导学生大多家庭有问题,家庭因素是造成受导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并由此造成学业成绩下滑的重要因素。3.受导学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2005年4月23日,我们组织召开了导师座谈会,了解受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转变。通过学校导师的交流介绍,我们发现了不少学生通过导师的帮、教、带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有一个现象引起我们的关注,即24名受导学生中,其中有16名同学在受导前或现在仍存在行为偏差,主要表现为懒、馋、玩、散、贪等恶习(懒,懒得上学放学书包都不背;馋,馋得整天吃零食;玩,到学校就是玩;散,毫无组织纪律性;贪,贪婪成性、贪得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