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我们要厘清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教学任务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学任务的存在就是为了实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思维能力。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高效课堂。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治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带入教学,用教学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如在教学“生命的独特性”相关内容时,我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寻找相同的指纹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再通过“我的独特性展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理解、认识到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重视德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道德品格的力量是品德与真理的力量。真理与品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德治教师的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