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动作行为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欣赏教学中,为了避免欣赏教学死板乏味的现象,我们要采用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进行曲雄壮而富有气势的旋律美和整齐而富有动感的节奏美。在听赏的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农远资源”的音乐课件做辅助,让孩子们在图象、声音、动作等方面去体验音乐的情绪,针对本节课做出如下的反思:
10
f一: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
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本节课设计的三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播放了音乐背景;二实践体验,分为初听、分段听、复听;三拓展延伸,听赏名曲。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体态律动聆听、表演聆听、模仿聆听、等等听赏方法,聆听中加以了图像、声音、动作的引导,但这些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所有活动我都是围绕“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进行的,突出了欣赏教学的特点二:营造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凸显音乐课堂的人文魅力
新课程强调和突出“学生角色”,在本节课里,我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的伙伴、常以“一个木偶玩具”、“一只小笨熊”、“一个洋娃娃”等等角色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以一个“玩具司令”的口吻给孩子们提出学习的要求,这样更具有亲和性和趣味性,孩子们喜欢、感兴趣,乐学。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们的独立见解,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进行动作模仿,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表达。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一年级的孩子生动活泼、注意力难以持久,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参与”到音乐中去,发挥“通感”作用。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吹喇叭、击军鼓、敲木鱼、模仿玩具兵们的出场动作、随音乐做出各种即兴动作等等。孩子们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能深刻体验到进行曲的情绪。四:注重音乐课堂的拓宽延伸,让音乐教育回归生活、回归本真
新课程的课堂要求能“走进文本”同时又能“走出文本”,强调的是“拓展”、“延伸”。在课堂最后拓展环节的“名曲欣赏”,“给画配乐”,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进行曲的风格,在现实生活中,懂得在什么场合需要什么样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