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音乐。让音乐教育贯穿到课堂内外,回到学生生活,回到教育的本真,这就是现代音乐教育的魅力所在。
课堂总是留下遗憾:一、在本节课里尽管采用了一些评价的手段(表演环节评出“最神气玩具”、“最威武玩具”、“最富有创意玩具”等等),但我认为对孩子们的个体进步关注还不到位,不能贯穿始终。相比之下,唱歌教学、器乐教学更容易关注到个体的点滴进步,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在欣赏课堂中关注学生个体进步,我认为是值得去研究的一个教学问题。
二:本节课因为考虑到孩子刚刚入学,对理解音乐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大部份是按着教师故事讲述提示;课件中的声音、图像、动作等提示来理解音乐情绪,当然这效果很好,也完全符合刚入学的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但有时也可以故意设置“障碍”,比如在第二乐段听赏时,因为有第一乐段的听赏经验,可以偿试着先让学生倾听、展开想像(玩具兵们都在干什么?)听后再讨论、陈述、试演。最后再欣赏动画课件、丰富自己的体验。我想,这样的处理会更灵动而富有新意。
11
f口哨与小狗
教材分析:《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聆听《口哨与小狗》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师:小朋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