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有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了这样一个宽松的创造空间,学生才能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才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
三、注重实践操作,培养能力,形象地学数学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获得认知。
比如,在学习椭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建构概念。
先明确要求,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按课本的要求画椭圆,再用多媒体演示画法,最后让他们概括椭圆的概念,并与书本上的概念相比较,提炼其中的关键字、词。经历这样的过程,可以亲身体验椭圆的画法,品尝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绳长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两个图钉间的距离,观察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当两个图钉合在一起,画出的图形是什么?当两个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经过以上思考与实践,学生自然能很快得出结论,当2a2c时,动点的轨迹是椭圆;当2a2c时是线段;当c0时是圆;当2a
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椭圆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之所以然。
四、强化应用意识,学以致用,实在地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氛围给学生以实际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巩固新知识。通过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及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应用”时,选用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博物馆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购买30张到99张门票按8折优惠,一次购买100张以上(含100张)门票按7折优惠。甲班有56名学生,乙班有54名学生。
(1)若两班学生一起前往该博物馆参观,请问购买门票最少共需花费多少元?
(2)当两班实际前往该博物馆参观的总人数多于30人且不足100人时,至少要有多少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