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三、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县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中心办公室报告。
f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一、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二、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感染管理人员报告。三、实行危险废物转移登记本,认真填写,保存时间为五年。四、建立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一月份向卫生、环保部门报送上一年度产生的医疗废物年报表。
f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一、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中心事故小组报告,必要时和县应急联动中心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感染管理人员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二、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三、感染管理人员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四、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五、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六、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七、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皮肤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025%过氧乙酸擦拭3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f八、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0102%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九、感染管理小组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