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达产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3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
611
f强银政企保合作,通过多种途径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每年向金融机构推荐200项科技含量高、效益预期好、市场前景广的融资项目。鼓励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鼓励企业上市,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多元化投融资形成。(五)特色产业集聚工程1.壮大特色产业规模。贯彻《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经信委关于创建南通市特色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通政办发〔2011〕159号),突出产业优势明显、主导地位突出的特色产业,创建一批大型特色产业基地。结合基地特色打造和园区发展规划定位,突出基地载体优势,明确招商方向,引导各地选商引商,全力培育打造百亿级工业园区和百亿级产业集群,组织实施特色园区、示范园区、生态园区“三园同创”工程,加快全市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到2015年,建成市级特色产业基地30个,其中省级特色产业基地8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个。2.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选择新材料、新能源等具有产业基础、区域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规模、品牌、特色。围绕每个地区重点培育1~2个支柱型特色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创建一批新兴产业特色基地,突出龙头企业示范和重大项目带动,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做大规模,创出特色,促进产业集聚发展。3.打造特色产业载体。按照各地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布局,借助已经形成的产业板块基础,结合江苏沿海开发整体布局,推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二次创业”。加快苏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锡通科技产业园等重点跨江合作园区深度开发,提升沿海前沿地区产业园区规划水平,整合现有乡镇工业园区产业资源,明确产业重点,加强产业指导,避免同质竞争。对具备条件的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引导建立新兴产业园,吸聚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布局,建设形成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大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推动传统开发区由一般工业集中区向科技创新先
711
f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4.突破重点创新园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南通高新区,发挥南通科技园、崇川科技园、如皋科技城、开发区软件园等创新园区的基础优势,努力实现国家级高新园区突破。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创新载体定位,迅速壮大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