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工艺过程中需安排时效处理。对于般铸件,常在粗加工前或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要求较高的零件,在半精加工后尚需再安排一次时效处理;对于一些刚性较差、精度要求特别高的重要零件如精密丝杠、主轴等,常常在每个加工阶段之间都安排一次时效处理。③调质对零件淬火后再高温回火,能消除内应力、改善加工性能并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进行。对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调质也常作为最终热处理。④淬火、渗碳淬火和渗氮它们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常安排在精加工磨削之前进行,其中渗氮由于热处理温度较低,零件变形很小,也可以安排在精加工之后。3辅助工序的安排检验工序是主要的辅助工序,除每道工序由操作者自行检验外,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零件转换车间时,以及重要工序之后和全部加工完毕、进库之前,一般都要安排检验
8
f工序。除检验外,其它辅助工序有:表面强化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等。正确地安排辅助工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安排不当或遗漏,将会给后续工序和装配带来困难,甚至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必须给予重视。综上所述,结合本零件的特点,可先加工各外圆轮廓表面再加工各槽及螺纹,最后加工凸轮。由于该零件为小批量生产,走刀路线不必考虑最短进给路线或最短空行程,外轮廓表面车削走刀路线可沿零件除槽外的轮廓顺序进行(精加工路线如图1、图2)。在此拟定了两种方案,分别见表1、表2
图1表1工序号10工序名称下料按Φ55X903下料工序内容
图2
热处理
20

车左端端面、外圆
30

加工零件右端各尺寸到要求
40

(1)加工凸轮至要求(2)钻Φ8的孔
5060
钳检
去毛刺终检、防锈处理
表2
9
f工序号10
工序名称下料按Φ55X903下料
工序内容
热处理
20

加工零件右端各尺寸到要求
30

(1)铣端面(2)加工凸轮至要求(3)钻Φ8孔去毛刺终检、防锈处理
4050
钳检
比较两种加工方案,表2所示方案将长度通过铣来保证,增加了操作难度;另外表1所示方案相对表2,在加工右端外圆各个表面前将左端粗车,增加了基准精度,能较好地保证同轴度要求。因此选择表1所示方案为最终加工方案。
四、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41加工余量的概念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42加工余量和工序加工余量
总加工余量:从毛坯表面上切除的多余金属层,称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工序加工余量:为完成一道工序而从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