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及其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总结语文组
一、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学困生现状据有关研究,学困生在很多班级普遍存在。学困生孤单失群,他们抗争失败再抗争,以致恶性循环,陷入心理危机中。学困生因种种原因,为班级同学所排斥。他们在班级里没有知心朋友,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冷眼里,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他们有时做了好事,也极有可能被人曲解,往往成为班级同学的众矢之的,或成为被忽视的一族。儿童天性有向上、向善的需求,希望归属群体生活,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他们积极向上,热情高涨,但持久性不够。他们虽经努力,但常半途而废,最终因不能具备归属群体的某些条件(如成绩好,品行好),而不能完全归属班级,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结,陷入不安全的恐惧中,感到同学们对他们有敌意。自我意识强的儿童奋起反抗,与同学和老师对立,甚至与一切集体活动对立。自我意识弱的同学期望挤入群体内,他们或趋向同学,讨好依从;或避开同学,孤独退缩。但常有的挫折感最终使他们自暴自弃,沦为班级的边缘人,他们仅希望不被打扰,在班级生活中度过漫长单调的重复时光。(二)发展趋势分析1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要摒弃盲目竞争主义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创造平等合作的班级气氛,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以合作者和朋友的关系相处,彻底消除班级不正常的等级之分。首先,教育者应尊重儿童。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平等要求相互尊重,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才能真正合作。教师应率先垂范,从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开始,让学困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感受到他是与其他同学一样是被老师关注着的。在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试行:(1)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在合作性的小组学习中学困生往往是过于活跃或捣乱而造成小组成员对他有厌烦感或对他的见解不屑一顾,严重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或是因学困生是沉默自暴自弃型的,在小组学习中常常是做听众,长此以往他就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离群,合作学习反而加速了扭曲性格的恶性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我们就要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经常走到他们的身边细心发现他们学习中细微的闪光点,既而在小组成员中加以放大,让他们体验到他们也会学习。这样也更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疏忽他们。老师是我的引导者,我们都是平等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