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又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与教材等基础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程度,使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有坚实的软件与硬件基础。特别是新建高等学校,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基础上,应花大气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规范各项管理,尤其要尽快厘清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思路,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培育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
(三)加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投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省财政对学科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额度,重点支持符合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特色和试点专业建设。各高等学校应设立学科专业建设和调整专项经费,用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特别是国家和省重点学科、特色和试点专业的配套建设和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升级,提高学科专业水平、竞争实力和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的指导和服务。省教育厅将及时为高校提供招生、就业及专业布局等方面信息服务,促进高校及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学科专业调整。省高校专业设置委员会要加强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调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个别咨询或专题报告等方式,为高校解决政策层面、实施层面或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同时,引导高校把学科专业调整和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校科学持续发展。
(五)积极构建科学灵活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制。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增强高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省教育厅会同各高等学校,共同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有机结合、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有机结合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主要包括:
1市场反馈机制。及时传递反馈招生、就业、市场需求等信息及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作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前提。2双向介入机制。各高等学校应加强同政府部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实施双向介入。无论是增设新专业,还是改造传统专业、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均应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政府部门、行业,特别是企业的意见,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与沟通机制。3激励扶持机制。对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要求的重点学科、特色和试点专业,对于符合本校办学特色、优势及自主审定专业门类内的增设的专业,省校两级均应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给予激励与扶持。4检查评价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