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
讲课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整体讲课思路
开篇引入内容讲解巩固练习
2开篇语: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学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集中精力多想问题,多思考问题,也多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本节要讲的内容是“北半球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第一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活动(p36图212)a背景: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b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c结论: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
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
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2)读图分析(p37图213和图214):
f时间七月
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温度差异陆>海
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气压差异陆<海
被切断的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
一月
陆<海
陆>海
副极地低压带
3)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选做)
突出的气压中心
(见图示)(见图示)
比较项目形成原因
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环流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风
风向性质源地强弱
东南季风暖湿
太平洋(较冬季风)弱
冬季风
风向性质源地强弱
西北季风干冷
蒙古、西伯利亚(较夏季风)强
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西南季风湿热
印度洋(较冬季风)强
东北季风干暖
亚洲内陆(较夏季风)弱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自主归纳(选做)
根据以上内容的介绍归纳总结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f4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相关知识回顾及知识储备
a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不动物理条件下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b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c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2)气候类型的理想分布和形成:
利用下面的模式图并结合教材案例提供的三个图文内容,分析以下气候的“成因、分布”(在黑板上演示气候类型的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