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出血行不畅,养血通脉。
这个方里的君药用当归和桂枝联合作君药。桂枝有温阳作用,也有散寒作用。对外寒来讲,有温经散寒作用,对本身内在阳气不足,有这种温助阳气,有温阳作用,同时它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当归呢,养血活血,针对了血脉瘀滞,血脉不充,这种血虚血滞的特点。臣药,以细辛和白芍作为臣药。细辛增强桂枝的温散作用,增强桂枝的能够助阳,又能够温散寒邪。芍药和当归协同,有益阴养血,缓急止痛作用。佐药用通草,利用它可以通利血脉,偏于寒性,制约桂枝、细辛的温燥。这里的通草很多人认为是木通,北方以关木通为代表,南方以川木通为代表。从功效来看,基本相近,略有差别,很多现代应用来说,都选用川木通。由于关木通有较强的副作用,但可以通过配伍制约它。比如利水药,利水清热这类药,中医很少,就除了基础方,很多常用方,或者滑石、泽泻、木通这类,几样配伍,那可以减少它的用量,既有功效的协同,又有相近功效之间毒副作用的相互牵制问题,所以历来很多利水药中间用到木通,很多常用方,这里不是指的基础方,常用方你看都是多样相近功效药物的并用,连用,这种方式,不能够就是说单一味药量大,六十年代提出来它的用量应该是6克以
f内,6克以内安全。现在很多药味少,而用量现在临床上可以说是中药用量越来越大,这跟配伍、跟用量有一定关系。当然相对来说川木通安全一些。在唐以前,本草书都是写通草,实际上是木通,从唐以后,通草和木通才分开了。说到这个佐药通草,通利血脉,使桂枝、细辛的温燥(减少)。大枣和甘草可以益气健脾养血。甘草能调和诸药。所以这个方它体现了温经散寒和养血通脉相结合。针对了这种体质上阳气不足,阴血也不足,感受外寒,引起了血脉凝滞产生的一系列病证。
现在用得较多包括像冻伤、冻疮、痹证、妇科痛经。当然涉及到脾胃,肝脾不和,兼有胃脘痛,呕吐这类,吞酸,可以用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这个方建立在桂枝汤的基本结构上,阴阳双向调节,它仍然有桂枝、芍药这一类阴阳双向调节的架构,但由于用在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从这个方本意,它强调血脉瘀滞,阳虚失于温通,所以里面这个生姜这类它就没有用,如果用到加吴萸、生姜汤,用到内在脏腑,特别涉及到胃气,它用生姜能和胃降逆,温里,有这种温里散寒,和胃降逆作用。所以这个是变化,什么时候去掉,什么时候加进来,这个反映出对于这个药物的应用,这个药物的特点,因为一般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