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的平面设计数据资料给出的交点桩号、偏角、圆曲线半径等条件,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2)计算平曲线要素和曲线主点桩号,要求至少设计一个非对称缓和曲线或一个S型、C型、卵型曲线;(3)由路段起点坐标推算各交点坐标。2.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3.绘制路线平面图按1:2000比例尺展绘路线平面图。按坐标法展绘路线导线(或按正切法绘出偏角,按交点间距用直尺量距法展绘导线)。路线导线应布置在图幅中央位置,每页起、终点宜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根据导线位置绘出坐标网(网距200m并为整200m间隔)。应根据外业测量资料中的中桩地面高程和横断面地面线,计算勾绘等高线;根据中桩描述记录绘制地形、地物,完成中线两侧各100m的路线带状地形图。平面图上应示出:路线起讫点里程,交点位置及编号,公里桩、百米桩、水准点地物,人工构造物,曲线主点位置,曲线要素表,坐标网格(精度符合要求)等。4.弯道的视距检查对于曲线内侧受建筑物、树木、特别是路堑边坡等限制较严的弯道应进行视距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工程处理来保证视距的弯道绘出视距包络图。视距检查即可按公式计算最大横净距来进行,也可按绘制包络图的方法进行。要求每人至少进行一个弯道的详细视距检查设计,绘出视距包络图,并将视距包络图及计算书附于设计说明书中。其他弯道的视距检查只说明检查结论即可。5.绘制公路用地图根据路基横断面设计图,确定出各桩号的公路用地范围,并据此绘出公路用地图。比例尺纵向1:2000,横向1:1000,图上一般应标出整桩号及占地宽度有明显变化点处左右两侧
f的用地边界,连以细实线,并注上占地宽度,详见公路用地图示例。本设计图一般可由平面图复制而来,在其上绘出公路用地范围。(四)纵断面设计1.根据各里程桩号及对应的地面高程,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地面线。由外业实测资料提供地面高程,并应注意用内插值法补全曲线主点里程桩号的地面高程。2.拉坡。首先应确定、标绘高程控制点(包括路线起讫点、桥隧、交叉口、越岭线哑口、沿溪线水位、平坦地形、低洼潮湿地区、农田等地形条件的最小填土高度、山区地形的经济点、挖方点等)。确定设计高程时,应根据技术标准规定的公路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合成坡度,并结合控制点的高程等,确定出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线。该设计线必须即满足技术标准,又能尽可能地照顾平、纵面线形的协调,同时还是最经济的设计。3.确定变坡点位置(桩号)、变坡点高程及纵坡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