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占1276%,表示不满意的占3181%。我们在访谈以及学院BBS论坛中了解到,表示不满意的学生的理由主要是认为学生党员发展中有不公正、不公平行为。以上三点分析说明,我院大部分学生的政治观主流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成熟的政治心理,具有理性的政治观点,具有正确的政治理论和政治信仰。但部分学生的政治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治理想化心理、狂热心理、逆反心理、回避心理等等,甚至出现政治观扭曲现象;学生的政治观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波动性和从众性,个人感情色彩较重,缺乏理论认识上的支持等。我们的政治观教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三、教育对策思考1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
f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影响下,当前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容易产生“去政治”的现象,从而使政治观教育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很多学生一听“政治”两字就反感,把公共理论课全当“政治课”看待,认为背不了那些理论,认为医学生是理科不需要学政治等等。而且,高校中也有一些教师持有同样的观点,虽然这样的教师人数不多,但其危害却不小。现代政治观教育并非是“考试的需要”、“学生管理的需要”,也不是简单的“政府的需要”,它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治观教育也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观教育非常到位,也非常成熟,其教育效果并不亚于我们的教育。因此,高校领导层应以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以“讲政治”的要求来加强学生政治观教育,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是否有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发展为标准,加强大学生政治观教育。2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的灌输与教育。政治观教育的一个特点是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化,没有正确的理论的灌输,政治观教育就无从谈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观普遍缺乏理论支撑,从而产生众多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的灌输与教育。灌输既是政治理论教育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原则和方针,不能把错误的“灌鸭式”死知识填灌与灌输教育混为一谈。政治观的排他性和唯我性决定了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占据高校理论教育阵地,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加强学生政治理论灌输和教育,提高学生政治理论基础,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在教育信息量不断倍增的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