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基本数据
1城墙与平面(1)城墙大明宫周长7375米,宫区面积达32平方公里。平面形制是
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它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
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唐大明宫西宫墙的厚度至少12米;
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东西15千米,南北25千米,略呈楔形,共有11座城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宫城墙除城门附近和拐角处内外表面砖砌外,其余皆夯土版筑。墙基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墙基各收进15米。(2)城门布置
f南宫墙有门五座,居中的为正门丹凤门。丹凤门西侧为建福门,是百官上朝出入的宫门。此外,还有望仙门,兴安门和延政门。
西宫墙有门二座,南边是西正门右银台门。此门只有一个门道,门上建有楼,北边有九仙门。
北宫墙上有门三座,正为玄武门,一个门道,门上建有楼;以西有青霄门;东有银汉门。
东宫墙上只有一座门左银台门。(3)地面分布
丹凤门内是一条宽约150米的南北走向的御道,直达含元殿前。御道两侧由南向北对称分布着左、右金吾卫仗院,昭训门,光范门,钟楼,鼓楼,东西朝堂等建筑。御道北端的含元殿为宫中第一正殿。由丹凤门沿中轴线向北600余米,在龙首原高10余米的高地南缘建含元殿,殿左右延伸廊道,廊道两端南折再斜上通向翔鸾、栖凤两阁,整组建筑作凹字形。从殿前广场有3条平行大阶道登上殿前,各长达70余米,称为龙尾道。
在宣政殿、含元殿左右及含元殿前140米的两侧有向东、向西伸展的3道宫内横墙,在每墙东西相距600余米处对称开门,形成与中轴平行的两条纵街,在中轴与两条纵街之间还各有一路殿庭,设置禁中衙署。纵街以外也有殿庭,
f2地图
f3各局部介绍(1)丹凤门丹凤门上面有一个很高大的楼,皇帝在上面举行活动。这个楼是五个门道,门洞宽85米,非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