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考和观察,尽可能用我们身边的物品做我们的实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课内不易完成的实验或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可以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外去做,然后再有老师修改和完善,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
6加强开放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对实验中要探究的内容不要定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时的思维比较敏捷,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正是发挥其创造力的时候,利用这个优势我们老师就可以通过实验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开放的
6
f实验就能为此推波助澜,给他们的探究精神给予鼓励和支持。下面以一节公开课《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为例,即可见一斑。两节干电池,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让学生在学习了电压表、电流表及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自主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实验得到的结论也比平时单纯由老师演示得出结论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印象也更加的深刻。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起讨论时,让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已见,经统计,本节课,学生探究后,共提出了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参与实验后的总结交流:①、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都不会超过电源电压;②、在串联电路中测不同的灯泡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同;③、在并联电路中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④、串联电路中两灯泡两端的电压之和几乎等于电源电压;⑤、并联电路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源电压一样通过这种开放性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又促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才得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作为老师在此过程中所做的精心准备也收到了预想结果。
7在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进行物理实验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一系列的操作就是为这一步做准备的,而要想做到这一步老师们要多做一些工作,在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中学生比较善于观察,对于那些比较新奇的事物,经常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然后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自己的一问他们首先会自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