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考,从中找出自己的结论与老师得出的结论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方法为以后的实验做准备,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所以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5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都会做一些演示实验,但这并不算完,因为最终的参与者是学生,他们要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但是课堂上受器材设备、授课时间等实际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就需要老师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验的机会。比如,在“动能势能机械能”
5
f这一课的教学中,物体的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分别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做?经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我们发现他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那么在教学时为了紧凑课堂结构又能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我们老师就要对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和从实验设计开始到如何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实验中使用的方法是什么、怎样控制或改变物体质量和物体运动速度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以及最后对所得实验数据是怎么处理的都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等学生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清楚以后再让学生以此为例来探究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而在我们生活中这三种势能的器材都能很容易的被找到,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这些实验,实验的成果由老师进行检查和进一步的完善。我们学生们在小时候大都玩过弹弓,有的学生也观察过“后退前进式弹簧玩具车”,还有的学生玩过用皮筋弹卡片的游戏,那么可以让学生们从中任选一项来做实验,并且记录自己做实验时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怎样使卡片跳的更高,使子弹射的更远,使车滑行的更长等等,然后,把学生们所得到的结论用于课堂上进行交流。对于探究物体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时可以以打桩为例,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先围绕“怎样把桩打得更深”这个问题展开实验流程,仿照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设计图,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最后由大家评选出设计最优的小组给大家演示实验,当然在此中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实验指导,因为这个实验流程对初中生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经过老师的指点之后学生自己也可以找一些其他的器材来做同样的实验,以此验证同样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要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