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环节相结合。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重点加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力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在建)达到5个,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继续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以项目的形式对实习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现有实习基地分批进行评价与验收,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好100个以上的实习基地。与学生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实践调查等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建设5个以上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整合现有的学生创新活动资源(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团队等),拓展、开发其创新活动的功能,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经费和场所、配备指导教师,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及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全校师生中共享。新建1000座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增建网络语言室,以适应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国家精品课程。逐年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十一五”末,学校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达到50。继续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竞赛活动。加强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编写反映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材,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积
8
f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开展两年一次的优秀自编教材遴选工作。“十一五”末,学校立项建设10部左右的校级精品教材,争取有5部左右成为省部级以上立项建设教材。继续坚持选用优质、精品教材。(三)实施学校“十一五”师资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