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多少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其间涌现了许多名家和流派。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特别是近年来语文新大纲、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人们的期待更加迫切,而现实是否如人所愿?在这里不妨先列举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教师行为:一味地放任自流与恪守“应试”;过于依赖课件与电教文盲;过于迷信模式与读写分家;过早地写与“轻负担”地读;重文轻感与生搬硬“道”(套)。分析以上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从教者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走进新一轮课改,并使语文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新一轮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新世纪的人才,既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又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为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教育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符合课改新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子。通过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创新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一、要把握好“四个关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如何体现新理念呢?这是当前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尤其是还在使用老教材的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
f而紧迫的课题。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1.主体和主导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把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敢于探究、勤于实践,在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中学会学习,以求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削弱。削弱教师的作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