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你在进步。”“是的,因为你从没有让我罚抄几遍课文。我是想做,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那好!我们两个一起努力改正你的这一毛病,你看好吗?”他点点头。每天放学,他总能主动留下来做作业。一段时间后,我让他回家自己做作业,目前为止,他都能完成作业。惩罚教育要把握好度。适度的惩罚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让被惩罚者知晓自己行为的后果,学会承担责任。而过度的惩罚则会在抵消学生的内疚感,让当事人更加心安理得地继续错误德行为。另外,过度惩罚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使错误与不良行为愈演愈烈,结果事与愿违。然而教育并不回避惩罚。具有教育性的惩罚,必然伴有爱的情感。惩罚应该是善意的,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其目的是让受惩罚的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后果。惩罚手段应该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和选择,学生最终能心悦诚服地该掉错误,且能增进感情。特别是当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不能让步,不然就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纵容。为所欲为的孩子长大是不会被社会所接纳的。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坚决纠正是无容置疑的。二、惩罚有“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的惩罚就是别具一格:他罚犯错的学生画画、罚写作、罚做
f好事。这类根据学生特长的罚,与其说是罚,毋宁说是一种激励。这么富有人情味的惩罚,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因此在我惩罚学生的同时,也渗着鼓励的成分。记得那天在上《私塾先生》一文时,正上的热烈,一位功课不错但纪律散漫的谢某却在小声地说这与课文无关的NBA的篮球赛,我严肃地批评了他,当时他很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我该罚!“罚什么呢?我想刚刚经过月考,学习非常紧张,利用这个机会,结合课文内容轻松一下吧!于是就郑重其事地说:”罚你表演课文中那个凶残的“日本鬼子的形象!”全班同学都愣了,继而大家眼睛里都放射出了异样的光彩。谢某一看也来了劲,忙问:“可以小小地化妆吗?”我点点头。于是他迅速的戴上旁边同学的小黄帽,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掖在帽子后面,随手又把另一位同学的眼镜取下戴上,这时“漫画大师”陈锋用胶带纸在他的嘴唇上贴了一小块黑纸。用时不到一分钟。这么一来,活像那个日本鬼子,。他走到前面,瞪起双眼,一副狰狞的面孔,受上拿着一把尺作为日本军用刀,只见他猛地挥舞手中的那把刀,口中大喊:“嗖嘎”都得全班哈哈大笑。整堂课由分析讲解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