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表演课本剧。学生根据文本的意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机智勇敢的与日本鬼子周旋,巧妙地躲过敌人的搜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找他谈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此,孩子们把这种处罚称之为“友善的惩罚”“有趣的惩罚”。看,惩罚变成了展示学生才能的机会。这其中是不是也会有鼓励的意思呢?这种罚中有奖,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生硬的批评。当然这种方法要因人而宜,要慎用。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诀爱心。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其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出于爱。当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切记要心存有爱。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振奋精神,激发自尊自强,奋发向上的情感。罚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缺点错误,而不能打击,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可见,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处罚时一定要心中有爱,打心里爱着学生,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却深受学生爱戴,就是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心中的爱,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三、惩罚有“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的教育学生的原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被老师的“情”“理”所打动,理解老师的苦心,自觉改正错误,应为首选的教育方法。但对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学生,在实施惩罚时,也应先讲清道理,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杜威认为“儿童是一个人,他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