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就是得到了正强化。这是团体迫使其中的成员向善的过程,也是个人品德成长及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虽然“惩罚”教育好处多,但是倘若一个不小心,往往会闯进“体罚”的禁区。那么如何做好“惩罚”教育?掌握好一个“度”字,即科学地使用处罚。因此我们在使用“惩罚”教育时需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控制惩罚程度,避免粗暴的批评。粗暴的批评语言和行为只会起到讽刺、挖苦、打击和伤害学生的恶性后果。尖刻的训斥犹如利剑一样刺伤学生,刺伤师生关系、更会把学生推向更远,导致学生逆反思想的产生,最终导致教育失败。(二)是把握惩罚尺度,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往往“杀一警百”,以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有部分老师当着其他学生、老师甚至家长的面历数学生的斑斑劣迹。这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往往会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破罐子破摔”的局面。小学高年级学生较特殊的年龄特点是多反叛,有逆反心理,被批评后极易产生思想疙瘩,此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通过找学生个别谈话、慢慢疏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基础上的批评,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乐于接受师长的批评教育。(三)是掌握惩罚的主动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能犯“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的错误。因为了解调查清楚后,就可以把被动批评变为主动批评。恰当、适时的批评犹如一帖良药,使人幡然醒悟,催人奋进。不经调查的批评会对学生不公平,而犟学生会背上思想包袱,不服气之余会继续犯错,而内向学生则会对老师产生意见,意志会极为沉沦。这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史某是我本学期新接班中的学生,开学初,他不做回家作业,由于是刚接手的班级,情况不了解,我只是让他在每天中午先吃饭,然后抓紧时间趁午睡之前补做再睡午觉。这时有同学说:他在前任老师那里是从来不做作业的。我不经意地回答:“别拿老眼光看他,要相信他。”放学时,他居然主动留下在教室里做回家作业。可惜好景不长,他的回家作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于是我找他,谈话中他告知: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忘了做回家作业,老师不让他上课,罚他抄写课文,这样一来耽误了一节语文课,不知道老师上课讲什么?布置的作业他无法做,原来成绩就不好的他,在第二天背诵课文又不过关,老师就罚抄课文,时间久了,他想:反正是差生,干脆就不做作业,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可是你这段时间并没有完全不做啊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