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老师要求学生阅读、上语文课必须带词典,并且不是做样子,要学生结合学习内容在需要的时候就查词典。比如,学习疑难词语,老师不要告诉学生读什么,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词典中找出解释。刚开始占一点时间不要紧,熟悉了,需要查什么,学生速度会很快,一翻就找到。要让学生懂得,词典是阅读离不开的工
f具,查找资料的现代人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必须要勤动手,养成习惯。⒊阅读要培养学生学会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这个习惯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的。探究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惑,面对认知冲突或认知失衡时,通过反思并提出相关问题,促使自己去深入探究,去思考,以使冲突解除,认知达到平衡,获得对文章内容的真正理解。通过探究、使之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让学生的脑子真正转起来,学会在阅读中去思考,去精读和研读。精读就是对阅读课文的内容和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而研读是在精读的前提下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质疑,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进行分析,文章前后有怎样的联系,同类作品有什么差异等等。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五首忆江南》,古代许多名人都写有《忆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就很著名。为什么编者要选用温庭筠《忆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因为这首词含蓄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短短27个字把主人公的动态、情态、心理,时间的推移、视线的移动,思绪的变化都表现了出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主人公的无限伤感和作者官场失意的情绪也一脉相承。要让学生领会温庭筠《忆江南》一词的丰富内涵,就必须让学生运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词中每一个句子,感悟这首词的含义和情感,否则是领会不了这首词的奥妙的。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揣摩、体验、质疑和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会提问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认知理论把认知的水平分为识记、理解、探究、评价等层次,指导学生质疑要把握问题的认知的层次,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意义的问题。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记叙文要求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过程、结果),在中学阶段,这类问题就是浅层次的问题,仅处于识记或初级理解水平,而探究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