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股东委派,人才提拔的行政力量往往高于市场力量,这样容易使管理者的决策以大股东利益为重。那么大股东利益是什么呢?是否与其他股东整体利益一致呢?如果一致,则大股东获取利益的方式只能是股利和资本利得。然而,我国的大股东持有的是国家股或法人股,依照惯例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大股东拥有的股票价值本身与其他股票不同,其利益不能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股价得以表达和实现,这就产生了所谓8220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8221的情况,进而使其通过资本利得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大股东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它必然要选择另外的途径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它可能选择易于表现自己成绩的短期行为,可能对所有者利益进行侵害。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直接做出侵害所有者利益的事,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存在8220道德风险8221。由于种种矛盾,我国上市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下产生了更高的代理成本,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偷懒和机会主义。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现实原因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股权结构的人为割裂造成同股同权基础的丧失,利益的差别导致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而8220一股独大8221的股权结构则为大股东凭借其控
f股地位来攫取相关者的正当利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大股东可以通过8220合理合法8221的途径控制上市公司,左右上市公司的行为。由于大股东的绝对控制,使中小股东缺乏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缺少抗衡大股东的法宝,流通股股东很难给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施加重大影响。在缺乏制度性约束的情况下,从自身利益考虑,把上市公司资金化作自身可以利用的资源,是一个大股东的当然选择。同时,由于股权过于集中,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与其大股东的董事长诗同一人,许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在实际中往往成了一个空架子。在通常情况下,通过控制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层,对上市公司实施超强控制,为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方便。2.上市公司体制转轨不彻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相当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这些企业改制不彻底,给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并成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传统意识观念的影响。在某些国有大股东的高管层来看,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企业的一个子公司或下属单位,而不是市场投资者共有的资产。因此,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母公司对本应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上市公司进行着这样那样的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