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探析一、引言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8220取款机8221和8220摇钱树8221,肆意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在中国股市已经特别普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并被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毒瘤。在8220一股独大8221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一些资本玩家看到此中机会,纷纷借壳上市,然后通过大股东的便利条件恶意掏空上市公司,最终一走了之。二、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经济学分析1.公司制度安排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及资产专用性。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人们在处理各种经济问题并做出相应决策时,只能是8220有限理性8221的。人类历史划分为简单的交换阶段和非个人的交换阶段,从简单的交换阶段过渡到非个人的交换阶段是制度存在的根源。在简单的交换阶段中,每项交易的各个当事人都拥有对方对完全信息,人们并不需要一套制度的约束就可以达到合作。但随着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欺诈违约的行为就会发生。为了规制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
f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程度,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换言之,就是可以通过制度建设来降低交易费用。制度尤其在复杂的非个人交换形式中更加重要。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治理结构就是一种制度安排,它有利于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个人理性服从集体理性,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我国经过数年公司制改造,虽然已初步建立起一整套公司治理结构,但其作用还十分有限。从上市公司所有权的最终追溯看,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国家或国有法人股的所有权都是属于国家的,由于所有者的8220缺位8221,这些大股东只是8220国有资产8221的代理人,他们被委托形式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权,这种特殊的关系构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控股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又有各自的利益,在追求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利益冲突。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往往由政府任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他们不可能自觉地将股东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行为原则,他们更愿意服从大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向所有股东负责,缺乏完全的独立意识,加上他们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甚至可能会有为了自己的利益侵占股东利益。2.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外部经理人市场,并
f没有将企业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管理者通常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