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推广。
在此期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也有进展,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有触觉的MH1型机器人,在计算机控制下用来处理放射性材料。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名为SHAKEY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从60年代后期起,喷漆、弧焊机器人相继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由加工中心和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加工单元标志着单件小批生产方式的一个新的高度。几个工业化国家竞相开展了具有视觉、触觉、多手、多足,能超越障碍、钻洞、爬墙、水下移动的各种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开始在海洋开发、空间探索和核工业中试用。整个60年代,机器人技术虽然取得了如上列举的许多进展,建立了产业并生产了多种机器人商品,但是在这一阶段多数工业部门对应用机器人还持观望态度,机器人在工业应用方面的进展并不快。
在70年代,大量的研究工作把重点放在使用外部传感器来改善机械手的操作。1973年博尔斯和保罗在斯坦福使用视觉和力反馈,表演了与PDP10计算机相连由计算机控制的“斯坦福”机械手,用于装配自动水泵。几乎同时,IBM公司的威尔和格罗斯曼在1975年研制了一个带有触觉和力觉传感器的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用于完成20个零件的打字机机械装配工作。1974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井上对力反馈的人工智能作了研究。在精密装配作业中,用一种着陆导航搜索技术进行初始定位。内文斯等人于1974年在德雷珀实验室研究了基于依从性的传感技术。这项研究发展为一种被动柔顺(称为间接中心柔顺,RCC)装置,它与机械手最后一个关节的安装板相连,用于紧配合装配。同年,贝杰茨在喷气推进实验室为空间开发计划用的扩展性“斯坦福”机械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力矩控制技术。从那以后相继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用于机械手伺候的控制方法。
1979年U
imatio
公司推出了PUMA系列工业机器人,他是全电动驱动、关节式结构、多CPU二级微机控制、采用VAL专用语言,可配置视觉、触觉的力觉感受器的,技术较为先进的机器人。同年日本山梨大学的牧野洋研制成具有平面关节的SCARA型机器人。整个70年代,出现了更多的机器人商品,并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开发,无论就水平和规模而言都得到迅速发展。
f据国外统计,到1980年全世界约有2万余台机器人在工业中应用。进入80年代后,机器人生产继续保持70年代后期的发展势头。到80年代中期机器人
制造业成为发展最快和最好的经济部门之一。机器人在工业中开始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