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与效益原则等及时向总经理或者董事会提出改进建议报告。r
r
《公司法》关于公司经理职权中有一条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这些基本管理制度一般能确立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实践中传统的做法是经理将这些基本管理制度交由相关的业务部门起草内审部门的参与度很小。比如采购程序由采购部制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程序由合同管理部制定。由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可以预见的部门利益观念使其在主持有关管理制度和重大程序制订时会有明显地从本部门利益角度考虑而忽略从全局角度考虑内部控制的可能。显而易见任何部门都不愿意自己的业务接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尽管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说这是绝对必要的。传统的做法使内部控制在建立时可能就有“天然的”缺陷。所以我们认为有关公司内部基本的管理制度和重大程序在起草与构建阶段即交由内审部门进行评价由内部审计师作统筹考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然后经总经理审阅、由董事会确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制度与程序的完善性。比如采购与合同管理程序在多数企业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程序内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r
r
1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时对与会计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r
r
2开展经常性的管理审计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比如内部审计可以按照企业的业务循环就某一循环过程牵涉到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文件流转、工作效率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评以确定其健全性与有效性。r
r
3对“非正常事件”的处理。企业发生“非正常事件”往往是暴露内部控制簿弱环节的最佳时机内部审计师应该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并及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r
r
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涉及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但两者在目的、范围、责任、时间和方法等方面是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主要是为了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是为报表的认定服务的其评价范围主要是影响企业会计报表内容的相关内控制度出具的《管理建议书》也仅是建议性的。内部审计对内控制度的评价是全方位的、涉及管理的各个方面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护资产安全、防止舞弊的发生。内部审计出具的审计意见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所有员工、甚至总经理都具有强制性。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只是实施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