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comc
如学习“植树问题”时,教师带领学生走到操场,选取一排树木,展开对该问题的实践探究学习活动。小组模式下,学生观察种树的规律,将一排树的总长测量出来并记录,再测量间隔,之后试着计算总棵树。与实际棵树对比,修正自己的想法。再结合画示意图分析,得出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为“棵树总长间隔1”。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形式,促进复习巩固
“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契合生活,创新教学形式。由此,应摒弃传统的大量练习题、试卷的作业形式,创新成在生活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作业形式。需要学生动手参与、寻求帮助并探索生活问题,可以是课题研究、动手制作、调查访谈、观察记录等。丰富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很好地巩固了知识。
如学习“认识时间”后,可鼓励学生完成“自制钟表”的手工作业。规划钟面、剪切、刻画刻度,学生动手操作,理论结合实践。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设计生活化作业“亲自种一次大蒜,并观察蒜叶生长长度规律”。学习“多边形的面积”后,设计作业“测量你家的实际面积”。学生需要测量、画示意图、计算并求和,还可以参与“家庭面积改造设计”,与家长一起快乐学习数学。多样化生活化作业形式下,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动手实践,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五、解决生活化真实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为改造生活、参与生活实践服务。由此,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具有非常实际的价值。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化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集思广益下,将生活问题抽象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质量。
如“抓阄公平吗?”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可预留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结合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可能性”思想,猜想各方面因素,并计算每一次抓的可能性,得出其他外在因素不影响的情况下,“抓阄是公平的”。“转盘抽奖活动”中,可以计算出中奖概率,明白这是商家的推销手段。可以利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提出策略,关注环保与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探索与实践,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践行“生活即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不断地储备教学知识,发展专业技能,且能经常深入生活实践,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