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运转的局面难以扭转。农村义务教育负债沉重,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桎梏。其次,免除农业税后农村义务教育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彻底免除农业税,是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2007年,农业税完全免除了,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了。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实行的是多渠道筹集的方针,即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采取地方拨款、群众捐资相结合的办法筹集,其中农村中小学的校舍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中央只负责对经济困难的地区予以适当补助等等。同时,允许中、小学校收取一定的杂费。其中,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学杂费收入几乎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50。随着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和学杂费的被取消,收取标准也重新进行了规范,由此形成的资金缺口由中央和各省安排的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弥补。但这项收入的数额在一定时
f期内相对固定,而农村义务教育却有增长的法定要求,且要快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供需矛盾就更加突出。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经费渠道发生重大变化,投入减少,保障机制弱化,将使“普九”成果面临严峻的形势。再次,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决:一是农村教师编制紧张,人员不足,有编在岗教师超负荷工作,无论是对教师的身体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极为不利的;二是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急需解决,由于缺少教育经费,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无法达标,教师培训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以实现;三是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由于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而且工资可能又以各种理由被拖欠、扣留甚至挪用,导致农村教师心理失衡,难以集中精力在教学上。很多年轻教师外流,不是往城市调动就是下海,使大量农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而留在农村继续任职的教师队伍在素质、水平、学历、师德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四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村教育激励机制不合理,大部分农村有能力的骨干教师调走,影响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第四,政府投入经费仍显不足虽然我省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