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排查,剔除不实债务,锁定实际债务,将审核认定的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交给当地政府,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清理、化解债务的准备工作。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省在农村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而且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不断产生。在农村义务教育上我们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
f首先,“一费制”和学杂费免除配套的保障措施尚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学杂费免除配套的保障措施尚不完善。2001年,国家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试行“一费制”改革;但是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形成的资金缺口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河北省现在“一费制”收费标准是初中312元生学年,另每年可收取40元的住宿费;小学184元生学年,不允许收取住宿费。目前,河北省很多县都建立了寄宿制小学,而不允许收取住宿费,即使初中生收取的住宿费也远远不够维持寄宿的费用,而财政拨付教育公用经费的不足,更加重了学校的困难。例如,张家口是河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十三县实行“一费制”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压力全部落在了县政府身上。特别是山区县,县财政情况基本上是吃财政饭,在有些县义务教育的支出已占县财政支出的50%甚至更大。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县财政负担“一费制”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需要补充的经费,确实非常困难。由于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建设、改造、维修经费严重短缺。许多农村中小学校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有的甚至是七十年代建的,不少校舍已成危房,甚至D级危房。现在农村乡镇中小学均负债沉重。这些债务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工资的陈年欠账。二是校舍建设、改造和维修。三是“普九”达标活动。税费改革和“一费制”实行后,学校的这些资金来源渠道消失了,学校收入减少,进一步加重了学校的债务,学
f校只能处于低水平运转状态。“普九”时期,农村中小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乡镇、村和学校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但“普九”验收通过后,随着生源的减少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大量学校校舍弃置不用,不但形成大量债务负担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截至目前,有些县、区“普九”负债上千万元。而新的经费投入体系尚未建立,还贷计划无法实现,学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