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法:养阴益胃
f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612g、麦冬612g、白及1015g、三七粉3g、玉竹612g、佛手1015g、甘草36g。加减:若胃阴亏损较甚者,可酌加干石斛;若兼饮食停滞,可加神曲、山楂等消食和胃;若痛甚者可加香橼、佛手;若脘腹灼痛,嘈杂反酸,可加左金丸;若胃热偏盛,可加生石膏、知母、芦根清胃泄热,或用清胃散;若日久肝肾阴虚,可加山茱萸、玄参滋补肝肾;若日久胃阴虚难复,可加乌梅、山楂肉、木瓜等酸甘化阴。常用中成药逍遥丸、香砂六君丸等。2针灸治疗(1)辨证治疗A实证治法:疏通瘀滞,和胃止痛。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停滞配梁门,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膈俞、公孙。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寒气凝滞可温针灸,或于背俞穴拔火罐。B虚证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处方: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庭。操作:毫针刺,用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2)耳针法选穴:胃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耳背脾等
方法: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天更换1次。三中药穴位贴敷(3)穴位贴敷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A寒证: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B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使用方法:辨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亦可选用奇正消痛贴、胃痛贴、元胡止痛贴、暖脐膏等取中脘、上脘、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f3.其他疗法(胃镜下治疗)。4.护理:辨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病情稳定,胃痛消失,反酸、嘈杂、纳呆、嗳气等主要症状好转。2.胃镜复查溃疡愈合或溃疡面缩小大于50。(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f济宁市中医院脾胃科按病种付费消化性溃疡治疗临床路径
编码:K25903疾病名称:消化性溃疡
患者
门诊号: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