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系统。其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以实际生活为落脚点,从对自我职业兴趣发掘、职业性格匹配、职业价值观辨别、职业技能养成和职业世界探索等方面完善评价体系。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改进路径1打造“专兼结合、引进与培养兼顾”的教师梯队强教必先强师。目前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多数由辅导员等行政人员担任,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少有专业培训经历。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引入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领军人。一方面负责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面向大学生群体进行职业的咨询与团体辅导,同时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逐步在学校范围内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效果好的高水平教师梯队,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此外,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应当考虑“生涯人物”的重要作用,将高校“双师型”教师中的行业技能人才融入到生涯规划教育中,从专业引领的角度将职业教育和生涯规划结合,提升大学生专业旨趣,建立以专业对口为前提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2建立兼顾正规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双轨机制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强调对正规课程要素即教材的开发和选择,忽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以及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应建立兼顾正规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开发的双轨机制。第一,重视网络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建设,购入国内外相对成熟的专业测评工具,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测试和测评结果反馈咨询。建立职业导航系统,导入职业信息,使学生对社会和行业提前了解,对职场规则提前适应,培养较强的职业意识,以高标准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来武装自我,为将来职场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丰富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知、剖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倘若大学生只是空有理论知识,而不深入社会实践,就会与外部职业世界脱节。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致力于围绕专业的教育实习和实训基地的打造,应该将专业建设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相结合,探寻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第三,重视校园文化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各高校普遍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学,但辐射范围较小,缺乏影响力。相反,对于大学生所热衷的各种兼职活动疏于引导和管理,这类活动其实是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隐性载体。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