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作者:齐丽娟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要提高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培养和发展生涯规划技能,形成与职业相关的合理信念,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然而目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重教学、轻实践,重实施、轻评价的倾向,需要从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梯队、建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丰富课程体系改进。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隐性课程一、引言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逼近700万,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严峻的就业压力背后,拷问的不仅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更是对大学生自身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的质疑。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观,使大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也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洞,较难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的期望。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误区与不足1重教学而轻实践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贴近生活实际、对大学生个人意义极其重要的课程,与就业和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如今,课业成绩越来越不能反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说明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存在差距。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堂教学。仅仅重视课堂教学或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单一途径,不利于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觉醒和技能的提升。另一方,囿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性知识的过度和转化。2重实施而轻评价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真谛,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教育的实用价值取向凸显。衡量教育的时效性应当以过程和结果为导向,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的简单执行上。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有共识,但实施的途径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竞赛活动为辅,忽视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反馈。课程的考核标准往往以职业生涯规划报告的提交为准,内容真实与否无从辨别。职业生涯探索与修正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持续进行的活动,课业的完成不能成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休止符,知识的掌握同样不代表技能的获得。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评价的标准首先应建立在大学生对学业和个人生活的规划上,形成以自我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否的反馈机制,要求每个人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形成长期性、系统性、完整性的职业生涯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