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四升五暑假班第5课修辞与语言(答案版)一、小小故事会。
故事一:明代著名学者金圣叹因一宗案件被判死刑,临刑前,他的儿子前来送别。金圣叹看见儿子,心中很是悲苦,于是随口吟出一句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十分悲痛。金圣叹又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儿子听了更加悲痛。金圣叹的这副对联用的是谐音双关,“莲子”实指“怜子”,“梨儿”实指“离儿”,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伤感。
故事二:相传,乾隆皇帝带着一帮文人学士下江南,游览名胜。一天黄昏,天际由远而近飞来一只丹顶鹤。乾隆欲试随从的才华,令众人各赋《吟鹤》一首。这突然而来的考查,使随从们瞠目结舌,狼狈不堪。随游的江南诗人冯诚修见状,脱口吟道:“眺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乾隆听到此,故意打岔说:“寡人要吟的是黑鹤,非才子所赋也。”冯诚修毫无难色,泰然又云:“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砚池。”冯城修巧借典故,一下子将白鹤“变为”黑鹤,真是浑然天成,意趣横生。乾隆夸道:“卿真诗中状元矣!”二、常见的修辞手法。(一)什么是修辞手法?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使之准确、鲜明、生动、有力的方法。(二)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1)概念: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例如:她(本体)站在那里,像(喻词)一棵临风的郁金香(喻体)。(2)分类:(小学阶段对分类一般不做要求,以下仅作参考)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露似珍珠月似弓。
f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例如:霎时间,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借喻: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例如: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
博喻:用多个喻体同时来比喻、修饰本体。又叫连比。例如: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
飞溅的浪花。(3)作用: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4)演练:老师给大家出个“本体”,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来个比喻句接龙比赛。看看那个组写得又多又好。老师给出的“本体”是:母亲教师参考:母亲是夏日里的一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