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于了解:首先,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其次,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或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完成这些适当地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通过对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动作、时间和过程进行研究,于1911年完成《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建构了一套以“效率”为核心、适用于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原理。它的核心是通过对员工个人绩效的评估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科学管理的广泛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它必然对政府绩效审计产生极大的影响。于此同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行政强权的思想也开始被推崇,美国“三权分立”政治架构中的行政权急剧膨胀,政府规模不断扩展,财政支出如脱缰的野马,年年赤字,这就引起了整个社会对政府的专权的担心。于是,对于政府绩效的审计也就自然的被提上日程,用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1906年,布鲁尔等人发起成立了纽约市政研究院,其宗旨是:1、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2、促进政府部门接收并使用成本核算和市政绩效报告等科学方法;3、促进市政业务的真正公开和透明;4、收集、整理、分析并解释与市政管理有关的现实问题。这就把行政资源配置、组织规划和管理联系起来。
19世纪40年代,为了让公共财富的使用不仅合法而且有效,以哈里F伯德为首的审计委员会在进行一项调查后向美国国会建议,政府公营企业应接受美国审计总署的审计监督。国会对这一建议表示赞同,于1945年通过了《联邦公司控制法案》,从而促使美国审计总署的审计工作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出了新的一步。该法案要求,美国审计总署不仅应直接评估公营企业的合规性,而且应对管理效率和内部控制系统的效率加以评价并向国会报告。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国会不仅要求了解政府机构款项的处理是否妥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而且希望了解政府机构款项的使用是否经济而有效率,于是美国审计总署于1972年又颁布了《政府组织、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亦称“黄皮书”),如今已经已经了六次修订,并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美国联邦、州和市三级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实行地方自治,政府审计体制也不尽相同,但政府审计准则是统一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将政府审计分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并对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分别作了界定,规定了各自的审计内容,为制定财务审计的现场作业和财务审计报告准则、绩效审计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