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例如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Act),其中Q条例禁止金融机构对活期存款账户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确定利率支付最高限。这种规定形式上属于无息借贷,但由于金融机构同时为活期存款存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并允许其获得一定的贷款权利,实际上相当于隐形支付了利息,属于有息借贷,形成了信用关系。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贷放者将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货币让渡给借入者,允许其在约定时间内拥有商品或货币使用权,但到期必须偿还,并按规定支付一定利息。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交易双方从等价交换原则出发,考虑各自的经济利益产生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商品经济发达,借贷行为则趋于普遍。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运动的一般形式是指,交易中商品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保持高度统一,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交易双方不存在任何债权债务关系。信用交易中。商品或货币从贷出者手中转移到借入者,标志着信用关系的开始,只有本息偿还后,信用关系才得以结束。信用关系引起的价值运动通过一系列借贷、偿还、支付等活动加以实现,授信方只是在资金所有权不发生变化条件下所进行的价值单方面让渡或转移,此时货币是以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货币执行支手段职能。第三,信用的运行机制以契约为基础,以履约为核心。信用反映交易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最初表现为商品赊销或货币预付,随着融资行为的扩大和信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债权债务关系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形式如何,信用都反映交易双方的相互信任,实质是交易双方对交易规则的一致认同,对交易行为与结果实施完备的制度保证。信用是契约的基础,契约是信用关系的表现形式和维系信用的有效手段。契约是有形的协议,更是一种契约精神和契约观念。213信用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人类最早的信用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先后出现了畜牧业与原始农业、手工业与农业相分离的两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从而加速了原始社会公有制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私有制的出现,造成财产占有不均,使一部分家庭因贫穷而缺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生存所迫而向富裕家庭告
f借,于是信用产生。信用的历史虽然非常古老,但在小生产自然经济占主导的条件下,受商品货币发展的限制,信用关系很不发达,其基本形式是高利贷。高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