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枪炮、病菌与钢铁》笔记
(一)引言
最初听一位好友提到《枪炮、病菌与钢铁》时,我还以为名字这么怪诞的书,该是西方某位现代派小说家的作品。直至一次在广外图书馆的书架上把它取下,方知这是一本得过普利策奖的关于人类历史的著作。翻开目录一看,各章节标题的风格一如书名:
前言:耶利的问题(历史进程的地区差异)
第一部分:从伊甸园到卡哈马卡第一章走上起跑线(公元前11000年前各个大陆发生了些什么)第二章历史的自然实验(地理因素是怎样塑造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社会的)第三章卡哈马卡的冲突(为什么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没有俘虏西班牙国王查理
一世)
第二部分: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第四章农民的力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根源)第五章历史上的穷与富(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第六章种田还是不种田(粮食生产传播的原因)第七章怎么识别杏仁(古代作物的无意识的发展)第八章问题在苹果还是在印第安人(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族群未能驯化食物)第九章斑马、不幸的婚姻与安娜卡列尼娜原则(为什么大多数大型野生哺乳动物没有得到驯化)第十章辽阔的天空与偏斜的轴线(为什么在不同大陆粮食生产传播的速度不同)
第三部分:从粮食到枪炮、病菌与钢铁第十一章牲畜的致命礼物(病菌的演化)第十二章蓝图和借用字母(文字的演变)第十三章需要之母(技术的演进)第十四章从平等主义到盗贼统治(政府和宗教的转变)
第四部分:在第5章中环游世界第十五章耶利的族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历史)第十六章中国是怎么成为中国人的中国的(东亚的历史)第十七章驶向波利尼西亚的快艇(南岛人扩张的历史)第十八章两个半球的碰撞(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第十九章非洲是怎样成为黑人的非洲的(非洲的历史)
后记:人类史作为一门科学的未来
f此种行文风格,似乎与香港对外国影片名字的翻译一样,有故意吸引读者眼球之嫌。但是这本315千字的著作,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确有别于一般描述历史的书。让人阅读时耳目一新、眼界大开。但它又没有《历史是什么玩意儿》这类读物那种搞怪的习气。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兼语言学家,父亲是儿童遗传疾病专科医师。良好的家庭熏陶,使他从小就对语言、历史和写作感兴趣。在获得生理学博士学位后,他的研究领域为分子生理学、地理生物学以及演化生物学。在南美、南部非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特别是新几内亚做鸟类演化研究的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