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必选案例《有理数的乘方》分析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设计使用了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策略。体现在通过问题“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2)启发式教学策略。体现在“回答上面折纸问题中折10次、20次、30次……,50次以致100次的层数了,你能用新学习的乘方运算表示上面的结果吗?”。(3)情境陶冶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情境,引入新知”中,先创设情境,再由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最后总结10次、20次、30次……,50次以致100次的层数。(4)自主学习策略。体现在第二环节“探索新知”中。(5)合作学习策略。体现在“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说明简记的必要性。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中。3、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答:陈老师设计用Math30演示乘方运算,我很认同他的设计。在信息化的时代,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信息化软件,Math30包括众多的数学公式与方程,学生们只需通过选择即可直接使用,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脱离了枯燥的公式记忆和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的乐趣。Math30在帮助学生们解答问题的同时,不只是注重题目的结果,而是更在乎题目的解答过程。在解答题目时,还能够进行联想式辅导。在解答一个题目后,系统则会自动给出相近的题目,帮助反复加深理解题目。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效果应该更好,只是应该避免让学生误认为数学题目都可以通过软件解答,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解答题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答:我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点是:这节课通过折纸活动创设情境引入了乘方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乘方的概念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同时又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