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音乐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有专家说:“课程改革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新文化运动”大势所趋,身为教师的我们,人人都面临着“如果你不改变,就会被淘汰”的危机。摸索出既符合新课改理念,又适应课堂实际的新型教学行为就成为一线教师首当其冲的任务。课改之前,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学生们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除教材中落伍而“冗长难懂”的乐曲和“枯燥乏味”的乐理外,“先打节奏,再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背作者简介,分析作者,分析乐理”、“考试时,学生唱唱歌,老师打打分”的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方式恐怕是扼杀学生对音乐课学习兴趣的最终杀手。2002年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它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其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那么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应如何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新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我想,我们可以尝试着先从以下的几点做起:
f一、让出课堂、让出时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讲到底”的封闭教学形式、“一单元唱歌乐理,一单元欣赏音乐知识”的单一教学内容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系统论有序原理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要千方百计地促使课堂成为开放的系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活动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生机,有活力。现在各学校一堂课的时间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有科学证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不妨利用这高效率的15分钟,对课堂内容的引入、结尾总结、中间重点和难点做“蜻蜓点水、画龙点睛”的精讲。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去演唱、演奏、创作、交流、教授和赏析等等。此时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每节课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进行教授活动和表演活动。教授活动就是由学生自选内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