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课题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分析
本节是电离平衡在水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移动方面的具体应用,是第三节盐类水解的基础,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及平衡移动问题,使学生理解酸、碱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使溶液中H、OH浓度不相等,从而表现出酸性或碱性。本节课以复习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在讲解水的电离这部分通过复习和回忆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引入水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书写,让学生能很好地做到知识的推广和应用。再通过回忆化学平衡时讲解纯液体的浓度为常数,从而推出水的离子积,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通过回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知识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记忆和理解,也使旧知识在水的电离平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达到知识的延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2、明确溶液PH的意义以及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了解PH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知识点迁移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
教学过程一、对水的电离及水电离子积常数,采用类比、推理法,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什么样的物质才能发生电离?水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特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规律,并解释。改变条件水的电离平衡是否移动?向哪个方向移动?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否改变?是增大还是减小?二、溶液的PH的教学以讲练结合为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f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PH的知
识,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水的电
离和溶液的PH,现在我们来回忆一
下溶液的PH与酸碱性有什么关
系?
这节课的标题是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酸碱性,那么溶液的酸碱性与水的电
【引言】离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我们学学生回答后,投影显示
习完本节的内容就知道了。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指定学生回答,并由其他学生补迁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