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世界时区图,学会简单区时计算。(重点)2、通过阅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掌握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难点)3、培养学生用地理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读图法、分析法。【教具准备】大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地球的自转,请同学们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观察并归纳地球自转的规律。2、教师展示宾馆服务台后世界各地钟表不同的时刻图片。
1、学生代表演地球自转分组观察归纳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及产生的自然现象。2、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同一时刻,代表各地的钟表显表示的时间却不同呢?
培养学生演示能力,观察归纳能力;激发学生释疑解惑的学习兴趣。
教师设疑: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及时间的差异现象,那么如何准确的计算时差和日期呢?这节课学习时区与日界线。
展示目标
1、通过阅读世界时区图,学会简单区时计算。(重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2、通过阅读国际日期变更线图,掌点,做到有的放矢。握过日界线日期变更的规律。(难点)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
1
f一、时区与区时1、地方时的含义(1)由于地球的自转,同纬度而经度不同的各地,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教师首先演示教材P13页活动题1然后组织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模拟教师演示。体验感知:同纬度地区,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时刻早,即:东早西晚。学以致用(一):1、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地点比偏西的地点()A、时刻相同C、后看到日出B、时刻晚D、时刻早
学生游戏模拟演示实验: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圆(类似地球仪),按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转动,教师手持手电筒按同一水平方依次照向四位同学。体验感知:位置东面的同学比位置西面的同学先接受光照。
学生抢答学生自学时差的推算:1天自转1周24小时自转3601小时自转15°然后依据以上的换算关系抢答2、3题。学生通过观察图135和阅读友情提示,归纳确定:同一经线上的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不同。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游戏的形式模仿教师演示,有利于理解归纳抽象的结论
(2)时差的推算:2r